|
|
道光二十年(西元1840年),芝蘭街士紳潘永清於
惠濟宮後方建文昌祠,祠內不僅供奉文昌帝君給
鄉民祭拜,並在祠內設「義塾」,免收學費教導
八芝蘭鄉民。
早期附近的學子都到芝山岩「文昌祠」求學,所以八芝蘭讀書風氣極盛,出了許多秀才舉人,所謂「三步一秀,五步一舉」(八芝蘭地區到處都是秀才、舉人)的盛況。所以把地名「八芝蘭」改為「士林」,表示「士子如林」(讀書人像林木那麼多)的意思。
現在在芝山岩石頭公廟前後,有天然石塊因
形狀頗似讀書人使用的文房四寶而被命名為
石硯、石墨、石筆、石紙,可見當時芝山岩
地區文風鼎盛。
由於士林地區才人倍出,民間都認為是文昌
帝君的庇佑,每逢農曆二月初三「文昌帝君」
誕辰日,凡是讀書人都身著盛裝,聚集在
文昌廟前,用牛和果品隆重舉行「三獻禮」
祭典。
一直到現在每逢
考試旺季,經常
有學子攜帶準考
證影印本及蔥
(聰明)、芹(勤快)、蘿蔔(菜頭-好彩頭)三樣
貢品,前來誠心祭拜,並將準考證供奉於
案桌上,祈求文昌帝君拈筆點雙魁,高中
奪元。而廟方更是大費周章為考生舉辦祈福
大法會,法會時考生、家長把廟前廣場擠得
水洩不通,可謂盛況空前。
幾百年以來,科舉制度一直深深影響中國人
生活,從文昌廟的香火鼎盛,經歷百年而不衰,
可看出文昌帝君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。
|
 |
|